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 太极拳
武术是古代军事战争一种传承的技术。习武可以强身健体,亦可以防御敌人进攻。习武之人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引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武化)方式,是人类物质... 武术
通过锻炼,达到增强身体素质,比如柔韧性、耐力、爆发力、速度等的行为,都可以被称为健身。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与武结缘 感恩太极"相关知识以及问题智能甄选的最佳答案,希望能解决您所想知道的问题:

与武结缘  感恩太极


与武结缘 感恩太极

                                                                          ——宿迁市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承人胡继军

少年习武

      本人自幼喜爱武术,少年时期受家族的影响,随叔父练习少林拳、形意拳,同时与喜爱武术的少年伙伴经常在一起玩耍练习,在习武过程中,没有刀、没有棍,就用木板自制一把木刀,用挑水的扁担当棍练习,武术陪伴我度过了少年时光,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少年的乐趣,至今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小学二三年级时,下午放学后,正常和小伙伴们在一起舞刀弄枪。有时在学校里,有时在离家不远的黄河滩或庄家地里,练习拳、刀、棍术,什么鲤鱼打挺、前手翻、抢背、旋风脚、二起脚、旋子......,练的满身是汗,浑身是泥,有时忘记回家吃饭,一直到天黑才回家。      

      记得有一次,与一位小伙伴对打,当他退到一棵梧桐树边,我一拳向他头部打来,他往旁边一闪,我一拳打在梧桐树上,当时树上凹出一个小拳窝,水从拳窝中渗出,但是我的手也肿胀了好几天。小伙伴都说:“你太认真了,使那么大劲干么......”。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因为练武,少年时的我身体强壮,经常帮父母干一些重家务,如挑水、抬大包、拉平板车等。    

坚实的武术功底,为后来的我学习太极拳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武术的挚爱,并通过阅读各种武术书籍与杂志,使我更加喜爱武术,并一直坚持练习至今。

胡继军会长接受宿迁市电视台采访

与太极结缘

      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偶然一次,我在当时的新华书店,买到一本1982年出版的田秀臣、阚桂香写的《陈式简化太极拳》一书,当时新华书店武术书籍非常少,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我一边看书一边练习,这是我接触陈式太极拳的开始。非常有戏剧性的是,现在田秀臣前辈是我的师爷,阚桂香是我的师姑,可能这就是太极缘吧!

      我一心琢磨太极拳书里的拳理拳势,越学兴趣越浓,但是有许多不明白之处,加之书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以及想有更高的追求,我就萌发了拜师的念头。

      2002年通过河北省石家庄马虹老师的介绍,拜南京凌志安为师。2010年又拜北京田秋田(田秀臣的侄子)为师,成为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承人。在两位恩师的精心教导与培养下,使我的拳艺大有进步。

      我的第二位太极拳老师田秋田,是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北京陈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与老师相识并拜入门下,是非常有缘的;2004年10月,我随南京师兄凌南平到江苏连云港市,参加“中国—连云港首届全国太极拳交流大会”太极拳比赛,当时我获得第二名。老师作为特邀嘉宾在比赛现场,看到我的比赛场景,对我说:“年轻人,打得好,你是什么地方的......”。通过与老师的交谈,他对我的体格与拳艺非常满意和喜欢,并送给我一套田秀臣师爷的影像光盘。鸿雁传书,通过几年的书信来往与电话交谈,我有了拜师的念头。用我的真诚之心,终于感动了老师,同意收我为徒。2010年4月,老师不顾年事已高,路程遥远,亲临我的家中传拳授艺,并举行收徒仪式,正是接纳我为入门弟子,并送书法作品《太极缘》一幅作为纪念,鼓励我练好拳并传承发扬。

太极之路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在没有明师教导之前。通过书本、杂志的学习,以及和拳友的交流,我感觉对太极理论有了一些认识,在拳艺上有了一些进步。但是,通过走出去参加比赛,外面的世界非常大,听到的、看到的、接触到的......;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感觉白练了这么多年。对拳的理解、练习的方法、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回来后,在和拳友的交流中,我们分析了我们当地的整体太极拳的状况,其中一位拳友陈复松(后来成为我的师兄,他是马虹师叔的弟子)说:“继军,如果你是锻炼身体,这样就行了,不必要求太高;如果你想追求更高,就必须走出去,访高朋拜名师......”。师兄的一席话,让我思量很久,一是因为当时我的家庭比较贫困,夫妻二人的工资,只能维持每月的生活开支;二是思想比较落后,我有三个女儿,一个读初中二个读小学;所以,生活上捉襟见肘。

       但是我人生唯一的喜爱是武术,是太极拳,我想追求更好、更高,想通过我的传递,把太极拳传承下去发扬光大,造福大众,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欢笑。很高兴我拜师的想法,得到爱人的支持,至今回想起来,真的要谢谢我的爱人。没有家庭的和谐,爱人的理解,我的太极梦是不可能做到的。

师门情深

       南京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承人、太极名家凌志安恩师,是我的第一位太极拳老师。

       想起第一次相识的情景,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恩师宽厚待人、和蔼可亲的面容;轻灵潇洒、松软弹抖的功夫,使我难忘、如痴如醉。在南京大学恩师的教学点,恩师对我的师兄弟们说:“这是宿迁来的小胡,你们以后多多帮助他,小胡练一练”,我连忙说:“我学的比较杂,学过陈式简化太极拳、陈正雷老师的老架、马虹老师的新架,打的都不好,请老师指教”。

       演练时,我打了一趟马虹老师的新架,震脚发劲,出拳迅猛,翻腾跳跃,时而带有发声。练完后,满脸是汗,气喘吁吁。来自南京各个晨练点的师兄师姐和学生们,都为我鼓掌,可老师没有任何举动,表情平淡,好像在想什么。我连忙走到老师面前,老师看了看我说:“基本功还可以,能看出从小练过一些,打拳还得下功夫”。可能是人多,给我在大家面前留个情面,没有说透。但我从老师的眼神中,看出我打的拳老师并不满意。

       大家晨练后,互打招呼各忙各的,老师因有事,对我的高师兄说:“你陪小胡去吃早点,中午你们都到我家吃饭”,说完就先走了。

       高师兄一边吃早点,一边对我说:“小胡,今天你的拳,从外形来看,比较中正,舒展大方。但是腰胯动的不多,只要你肯下功夫,跟老师好好学,将来一定有成就”。我连忙接到:请师兄多指点,有时间请师兄到宿迁市做客,品尝洋河美酒。

       宿迁市到南京坐车需四个钟头左右,我基本一个多月去一次。因为在家时,一有空闲的时间,我就消化老师教的动作,不管是上班下班,有时间就练就琢磨,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写下来,多么渴望老师在身边指教。每次到老师那里,有时住在招待所,有时住在老师家里。教学时老师非常严格,有时一个动作练一上午,直到你做对,老师满意为止。整个练下来,腰疼腿酸,胳膊都抬不起来,真的想放弃。如搬拦捶动作,要做到大腿与地面平行,松肩沉肘、松腰沉胯、屈膝沉劲,腰裆折叠旋转,发劲时下盘要稳,身体不可有起伏,劲要松而沉。

       同时,恩师在生活上对我又关怀备至,督促我勤换洗衣服;恩师常提醒我,在外面吃饭不卫生,不许我到外面吃饭,每次到南京受教,都在恩师家里吃饭,我感觉在自己的家中一样很随和。

       2003年8月6日,我德艺双馨,恩重如山的恩师凌志安,离我们而逝去。在哀思悲痛之余,我更加珍惜老师教导的点点滴滴,不敢怠慢,勤加练习,已报恩师培育之恩。

        自恩师仙逝后,每次到南京都向师兄们请教,特别是师兄凌南平,对我灌注的心血最多。南京的夏日,像火炉一样,晨练后,回到师兄家中,我们赤着背,穿着短裤,在客厅中,师兄继续为我捏架子,一遍又一遍,全身像水洗一样,汗水一滴滴落在地板上。师兄对我说:“小胡,你来南京时间是宝贵的,不能浪费时间,要多学多练,回去更要下功夫,一定注意多练”,听着师兄关爱的话,那一刻,我心里一酸,想到师兄对我的关心、对我的好。我暗下决心,不管多苦多累,我都要带着恩师的希望、师兄们的期盼,把陈照奎师爷传播,凌志安恩师传授的陈式太极拳,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北京情愫,时刻萦绕在我的心头。在几年的书信往来中,田秋田老师寄来了许多资料和光盘,我学习中有不懂不明白的地方,就写信或打电话请教老师,老师都耐心的一一给予解答,有时还主动来电话询问练习情况,使我倍受感动,激励我努力向前,不敢松懈,我打心里感激老师。

        2010年4月,田秋田老师与田永新大师兄、陈建军师姐、潘英师姐一行四人亲临我的家中,给我带来了拳谱、光盘资料,老师为我讲解了陈式太极拳在北京的传承发展历史,看了我的拳械练习,然后对我说:“继军,你很用功,比以前进步不少,但要练出太极的精髓来,打出自己的风格特点,把陈式太极拳传承发扬下去,我已老了,就靠你们了......”。

        在几天的时间里,老师为我重新捏了架子,进一步纠正桩功、缠丝功,又把太极剑太极刀的用法和重点地方,细致的讲解了一遍,最后,老师把新编的陈式四十六式太极拳又传给了我。师兄师姐也给我很多的指点,对重心虚实,双重,手脚的顺逆缠丝,身法等,对我进行讲解并示范,温馨的交流,增加了我们师兄弟师姐弟的情谊,真的是太极一家亲。

我觉得时间不够用,早晨天还没亮,我就早早起来,温习老师教过的内容;晚上,等老师睡了,又练习到深夜。一直陪伴在老师身边,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几天下来我有点疲倦,老师都心疼我,对我说:“继军,功夫不是一天两天练出来的,要注意身体,在领悟的情况,坚持下去,会有收获的”。老师细心的教导、慈爱的关怀,虽然是初春乍寒,使我倍感温暖,我想:无论多么辛苦,我都要按田老师的要求,把太极拳练好,传承发扬下去,不辜负田师对我的精心培养。

太极传承

       在求学和探索的过程中,边学边教边传播,学生由最初几人,慢慢发展到几十人,至今有一百多人,并在全民健身中积极传播和推广太极拳运动,影响和带动周围全民健身锻炼者有上千人,大部分锻炼者受益于太极拳的健身养生效果。在此浓厚的健身氛围中,由我倡议和发起,经体育主管部门批准,在原《宿迁市陈式太极(照奎架)梦之蓝研究会》的基础上,2012年7月27日成立了《宿迁市洋河陈式太极拳协会》,经协会常务会选举,由本人任协会首届会长。

        协会成立一年多来,积极响应全民健身号召,参加各项协会交流、公益活动与体育主管部门培训班,宣传和传播太极拳健身养生理念。

        多次带队参加全国与省内外及市级比赛,共获得金牌15枚,银牌11枚,铜牌6枚及等级奖四十多个,在市级和全省以至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长期以来积极响应体育主管部门与政府号召,宣传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传承弘扬太极,为广大市民健身服务,并得到上级体育主管部门认可与表扬。本人曾被宿迁市电视台专题采访报道,对太极拳的健身养生功效,进行了专题讲解。协会培训健身基地被宿迁市体育局评为“市级优秀健身晨练点”。

        至今,对两位恩师稍有安慰的是,我取得了一点成绩,但离两位恩师的殷切希望,还相差甚远。我将继续努力,把两位恩师传播撒下的种子,在宿迁市、江苏省乃至全国,都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已报两位恩师精心教诲和培养之恩于万一。  

        恩师教诲,一生难忘;师恩浩大,永泽我心。

结束语

        太极,健身养生之术;太极,人类幸福的指南针;和谐社会,感恩太极。

作者简介:

当前为"与武结缘 感恩太极"这个问题收集了 1条优秀答案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