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家庭体育如何养成儿童的运动习惯?"相关知识以及问题智能甄选的最佳答案,希望能解决您所想知道的问题:
家庭体育如何养成儿童的运动习惯?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进一步明确了青少年儿童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及国家层面对此的高度重视。其中,第十条规定:“国家优先发展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坚持体育和教育融合,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体魄与人格并重,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体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组织、引导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近视、肥胖等不良健康状况,家庭应当予以配合。”
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
在以往的社会观念中,教育一直以来与学校紧密相连,但事实上,每一位青少年在成长生活过程,占比最大的依旧是家庭,一方面,家庭教育能够为青少年入校接受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受过良好家庭教育的青少年往往能够更好的接纳校园教育;另一方面,家庭教育能够在青少年接受校园教育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帮助青少年更好的度过懵懂期。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因此,在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态势下,提升未来国民素质成为重中之重,在此过程中,让每一位青少年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家庭教育未来在我国青少年教育行业必然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家庭体育是相对于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而言的,是以家庭成员为主体,以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围绕家庭生活开展的体育锻炼活动。家庭体育不仅是社会体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社会生活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具体而言,家庭体育对于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具有自身独特的育人功能和价值:
一是有助于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帮助孩子补上弱项、形成强项。除了学校,青少年儿童平时在家的时间是最多的,如何充分利用并合理安排孩子的居家生活时间,如何在家庭中引导孩子运动习惯的养成,是广大父母亟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家长可以协助孩子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体育作业,延续和强化孩子在学校学过的运动技能;另一方面,家长往往更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可以针对孩子的短板和弱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比如孩子的薄弱环节是耐力不够,家长就可以有意识地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有效提高孩子的耐力水平。也可以针对孩子特别感兴趣的项目,多给孩子提供练习和参与机会,让孩子掌握一项乃至几项擅长的体育技能,形成自己的体育“长项”“强项”。
二是通过营造家庭体育氛围,帮助孩子养成锻炼习惯。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是能将体育融入家风的,能直接影响每一个家庭成员对体育的看法和参与程度。家长除了可以协助孩子开展体育锻炼,更重要的是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坚持锻炼,用行动影响孩子。疫情防控期间,不少家长坚持居家锻炼,无形中为孩子树立了终身锻炼的榜样,使孩子受其影响也积极参与锻炼。
三是通过体育运动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和谐。体育是最行之有效的人际关系润滑剂。在体育活动中,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长、亲子沟通频次与情感交流都会自然增加,无形中增进了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关系。体育运动是符合孩子天性的活动,也往往在更为开放、轻松、包容的户外环境中举行,孩子更容易在此过程中与家长形成良好的互动并建立稳固的亲子关系。
四是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增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学校体育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往往难以开展长时间、高强度的体育练习活动,如登山、徒步等。家庭体育正好可以弥补学校体育的这一短板。登山、徒步等运动恰恰是磨炼孩子意志品质最为有效的方式,也是很多家庭在周末和节假日会带孩子进行的活动。
五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形成家庭契约精神。无论是动作简单、趣味性强的体育游戏,还是动作复杂、竞技性强的体育赛事,都要求孩子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尊敬对手。家庭体育活动具备引导孩子培养这些意识的良好契机。比如在社区体育活动中,如有年龄较小、技能水平较低的小朋友加入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多一些接纳和包容,同时通过合理分组,共同制定游戏规则,促进不同特点孩子的融合与发展。
此外,体育中的规则意识还可以潜移默化地转化成家庭契约的基本精神。在家庭体育中,家长与孩子可以共同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及奖惩规则,然后在实施过程中相互监督和提醒,这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家庭契约氛围。如双方均能遵守规则,不仅能帮助孩子完成计划,同时也帮助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