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百年前的武人规矩有哪些?"相关知识以及问题智能甄选的最佳答案,希望能解决您所想知道的问题:
百年前的武人规矩有哪些?
前言:“规矩诚设矣,则不可欺以方圆”,在过去的时代,习做任何行业都讲究规矩,武林是,杏林也是。
■ 吸取,不是学,是激发。
■ 不怵官,是民间文艺的训练。
■ 清朝灭亡后,曾国藩幕僚公开了曾对慈禧太后的印象---小家小户平常妇人。
■ 感激和喜欢没了,便坏了人间。
■ 师父更多时候不是不教,而是看你是不是真练。
■ 遇上同门不努力的,“不办他,妄谈名门”。
■ 命运不可测,其实大白于天下,形就是命运。
■ 常人哪有“意”啊?日常生活里都是浮想。
■ 现在流传的许多拳理都不是拳理,而是高手特征。将高手的特征总结一下,作为练功原则,谁练谁伤身,产品的优点不是制作方法,书法亦然。
■ “一见面便求学”是俗套,知道是学不来的,拜望前辈,是领略前辈风采,得点人生感染。
■ 老派的教法是,徒弟先下功,师父后告诉你要点。你长进快,先悟到了,师父也不说了,容你再长进,等着告诉你下一个要点。
■ 光知道一个方法好,不知道要经过前期训练。拿高级的东西当入门的练,怎么可能有效果?
■ 好师父都是好徒弟的殉葬品。徒弟理解了,师父高兴,看他真做到了,高兴的下面有一份异样。徒弟出了功夫,觉得自己对了,看一眼师父,师父回一眼,心情都复杂。
■ 旧时代,为了保证传承的纯正,徒弟不成样,师父可以废了他的身份,发个“逐出师门”的帖子通知各派,帖子上写明不要接待他,不但是逐出一门,是全武行逐出。
■ 华夏文化原本简洁,唐宋以前的书法全是小字,小品,文学经典也是短文。每个阶段,一个东西反复练,容易成就。
■ 放徒弟行走江湖,九死一生,参拳也参人情。
■ 睡觉来袭,背后来袭都不是偷袭,让你分心,才是偷袭。
■ 两手腕交叉地翻肘,是隐蔽性“打法”,北方叫“袖手”。其实你一凑近,他就打翻你,所以“袖手旁观”,是个毒招。
■ 鸟飞翔,控制自如,人很难自控。任何技艺,都是练支配自己。
■ 教人,学艺,必然有成材,也有废材。
■ 好多人拜在尚云祥门下,是追随偶像,对自己其实没有成就的要求。徒弟们总来,三天不见师父,就心慌,热度这么高,却对练功没热情。
■ 他们学形意拳,是崇拜尚云祥,在尚云祥面前,练得苦,出了尚家门,想不起练拳。
■ 说尚云祥吝技,实则是说者吝惜自己。不下苦功,水平永远不提高,师父没法往深里教。
■ 所谓‘‘表现出狂热的艺术冲动’’,其实是学习的黄金时段没有老师调理,或是老师发现你品行不端,练成祸害大众,于是偷偷断了调理,让你一生狂态,难登高阶。老拳师授徒如此,老琴人老工匠都如此。
■ 各行各业都有狂态之人,他自己控制不住,狂态是老师留在他身上的记号,供人识别──此人品性有问题,大家防范。
■ 不好不坏是气候常态,朗朗晴空只是偶尔一现。老天让真才隐遁,成就庸才,是天之常道。庸才的特点是大而化之,似是而非,庸才遍野,积非成是,一门技艺就失真了。
■ 武术以前都是秘传,师父犹如特务机构的上峰,指派任务只说一半,任务完成,报纸上出了新闻,下属才知道自己所做之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