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力对大力的应对方式"相关知识以及问题智能甄选的最佳答案,希望能解决您所想知道的问题:
小力对大力的应对方式
首先我们根据近年来推手比赛,略经归纳,持大力一方打小力的可以有如下打法:
1、双手按对方肩窝或肘窝,向前硬顶;
2、双手按对方胸、腹部,向前硬推;
3、双手搭对方双肩,向左右两侧硬搬;
4、双手按对方腹部,向下硬按;
5、双手抓对方两臂或两腕硬拉、硬搡、硬拽或左右摇晃;
6、双手抓对方单臂或单手腕,拉拽;
7、一手按对方胸部,另一手托另一肘,向前硬顶;
8、一臂从对方腋下插过,另一手掐腹,搂抱,搬摔;
9、双手搭对方双臂,搬摔;
10、单手握对方单手腕,拉拽。
从上述十个主要打法看,有七种(1、2、3、4、5、6、9)都是用双手齐出;所使用的方法有四种(1、2、4、7)是向前硬推、硬顶、硬按;拉拽有三种(5、6、10);搬摔有三种(3、8、9)。还有抱摔者已经不是推手了,不在本文讨论之列。目前,发表这方面的文章还不少,然而大多是原则上的论述,例如,说对付大力要引进落空;要走化;不被打实;要借力打力等等。但是,如何“引进落空”?如何“走化”?却拿不出个具体办法来。看出来,文章的撰写人并没有亲自推手的实际经验体会,不过是理论推导而已,这就令人茫茫然无所适从。本文根据笔者与本门之外的一些太极高手推手切蹉,及教学心得,研究出一些切实有效的对付大力推手的技术方法,如下:
一、息力生气
这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方法。所谓“息力”,就是在推手中能够休息;所谓“生气”,就是在推手中使对方消耗体力,而我能恢复体力。关键是技术方法,没有技术方法就是空谈。目前一谈推手,都说要松要柔。可是一推起来就双方都较力,谁也不肯松柔,结果就顶起来。为什么?道理很简单,谁也不敢松柔。一松柔就溃不成军,被顶出圈外。所以会如此表现,不是松柔不对,乃是没有掌握松柔技术,所谓松柔,不是不用力,必须用力,但不是顶抗之力,而是通过双方身体的接触点,把全身放松下来,这样就把力量(包含体重)松在对方身上,推手过程中力始终作用在对手身上,推手等于对方用双手或身体支撑着我的重量在运动,作功,消耗体力;而我则在对方的支撑下休息。最后,对手体力消耗殆尽,我则寻机反击之。
二、打单手,不打双手
(简称“打单,不打双”)
王宗岳《太极拳论》有“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何谓“双重”?人身有前后两方;有左右两侧。一方一侧受限则活;两方两侧受限则死,即动弹不得。人有两足和双手,一足一手受限则活;两足双手受限则死。太极推手,不准攻击两足,也不准用两足攻击对方。制人和被人制,都是通过两只手臂和双肩进行的。所以,在推手中只要两手臂不同时为对方所控制,就不会犯“双重”之病,就不会败北。不为人制的具体技术方法,就是在推手中止给对方一只手与之相接,而另一只手臂不与其接触。如此,身体止一点与对方接触,彼用大力,稍偏就会旋转失重。对手为了要控制我,另一手必然尽量伸出力图摸着我的另一手臂或肩头;我则侧身使其够不着,这就使对方身体更不平衡,旋转得更厉害,给我以可乘之机。有时,彼力太大,我可两手轮换接替,使其向两方来回旋转,而更加被动。
三、打招不拼功力
太极拳论有“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这讲的是太极拳水平的三个阶段,也是练拳的三个步骤。对此,现在人们多理解为这三步,一步比一步厉害,具体来说吧,“劲”要比“招(着)”厉害,会几招的人遇到懂劲的人就无法相抗,出手就得受制。其实这是不了解招和劲的区别和关系。招是攻防的技术方法,是从实战中总结出来的有效的攻防技术;招表现于外面,看得见,打得出。而劲是内在的功力表现,如桩功、发放的力道、柔化的能力等等。劲是内在的实力,我们常称之为功力。现在的问题是,当遇持大力者,你是和他拼功力还是打技巧?前者是劲,后者是招。这时,拼功力是下策,实来实去是以我之劣势对彼之优势,没有不败者。上策是以劲为后盾,打招法,例如,对方双手按住我两臂,想用大力把我按倒或推出;这时我打“跨虎势”,两臂拉开撑圆,一臂上抬向里跨劲,另一臂下放向外撤劲,使对方按力失衡导至失重而摔倒在地。这一招,我并不费多大力气,而效果极佳。反之,我要两臂用力顶住,与之相抗,内耗,则必败无疑。
四、开而不合
打手歌有“引进落空合即出”。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是不“合”就不“出”。对方持大力要把我打出去,他的两臂就必须合起来,所以我想要不被打出去,就必须反其道而行之,推手时要尽量把对方的两臂拉开,不令其合,方法是,当对方两手按住我两臂时,我把两臂拉开,这时不要怕对方突然从我两臂中间突破,合按我胸部。如果彼突按我胸;我立即含胸,双手下按其双臂,向脚底下砸,彼必向前抢出。
五、截腰打尾
劲是“虎头蛇尾豆腐腰”,意思说:对方打你,你要迎头硬顶,这个劲就很大,要顶住他,力量对比就得1比1,消耗很大,这就是“虎头”;对方用手按,其劲在手上发出来,但是手上的劲是从胳膊传递过来的,胳膊就是劲的后方供应线,是薄弱环节,所以说是“豆腐腰”;胳膊根是劲的后方供应基地,也是薄弱部份,故日“蛇尾”。当对方双手用大力按我,想把我捂住,我屈小臂用手掌或腕背截其小臂,就可以用很小的力把对方的大力截断而按不到我身上,这叫“截腰”。如果我伸臂,用手掌顶对方的胳膊根,也可用小力截断大力,这叫“打尾”。还有一种截法,即用合手(左手对彼左臂;右手对彼右臂),当对方用右(左)手大力按我胸部,我即出右(左)手横推其右(左)小臂近手腕处,同时,松开与彼手相接之胸部,将彼按劲截断,然而,为防止其另一手乘机按我右(左)肘或肩,我截劲后右(左)小臂随即向外绕出,打彼攻击之臂。又若对方双手大力合按我胸腹部时,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就是我双手自上而下按彼两小臂靠腕处,向我脚下砸,对方若不撤劲,必将向前失重,踉跄抢出。
六、不接劲
太极拳论有“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这是比喻之言,对此,可理解为化劲。所谓化劲,指与对方接劲而导引,使其劲不能打在我身上。然而,对付大力逼我,接劲往往很难化解逼来之力。这时可采取不接劲的办法,利用灵活的身法和步法,不接对方的劲,使之处处落空,打不到实处。上身动作叫“两翅摇”;下身动作叫“九宫步”,“两翅摇”是两臂摇晃,把对方两臂圈在“彼之外我之内”,使之发不出劲;“九宫步”是一种不断变换方向,抄到对方身外侧的闪身步。两者上下配合,使彼对我琢磨不定,力没处发,一筹莫展。
七、打拍位
枪法有“拍位”,即攻击节奏;剑经有“知拍任君斗”。推手亦然,掌握对方的出手节奏,稍微提前一点打。早打不行,对方末动;打晚了不行,彼劲已经打在我身上;彼已发,劲头正大,也不宜打。两个时机可打:一是彼劲将发末发,势已收不住之时可打;一是劲已发过,后劲不继之时可打。抓住他的攻击拍位,连续地打。
八、得势不饶人
对方一旦被动,我不能手软,不能让对手缓劲,恢复正常状态,横下一条心,打到底,至对方彻底失败为止。
九、不容问劲
当对方对我的水平不了解时,常采取的办法就是“问劲”,往往是双手或单手摸着我的手臂、肩或胸部,逐渐加大力道,使我被动,直到失去重心。这是一种很狡猾的作法,往往令人着“道”而失败。对此,我的对策是不容许他问劲,只要对方一给劲,立刻就打,打肩、肘、腕,任我方便。反过来,我看彼如何变,这叫“以攻为守”。
十、通腰、胯、膝、脚腕,曰:“四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