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如何提高羽毛球后场发力?"相关知识以及问题智能甄选的最佳答案,希望能解决您所想知道的问题:
如何提高羽毛球后场发力?
管锥者,表示在特定范围内对事物进行深入的研究。有言曰:以管窥天,所窥者大,所见者小;以锥插地,所刺者巨,所中者小。
羽毛球后场发力一直是困惑大多数爱好者的一个根本问题。见仁见智,难得有一个权威的述论。自己也有过相对漫长的体验和感悟,如今虽算不上了然于心,却也能得心应手,特此简单陈述于后,许或尚飨同学者也。
首先有一个基本的规范,即我们这里所谓的羽毛球后场发力特指高吊杀三大类球的发力结构和框架,不包括正反手平抽和被动情况下的过渡球发力。按照我的理解,对后场高吊杀的发力可以游刃有余的情况下,其它场区和不同类型的发力方式也大同小异,不思自破。
从脚步的角度看,羽毛球后场发力有双脚起跳发力,单脚起跳发力和不起跳发力。我们这里只研究后两者,至于双脚起跳,暂时不予论及。发力其实是运动中的一个区间。
就羽毛球后场发力来说,这个区间又包括两个小区间。第一区间是能量积蓄存储的过程。第二区间是能量爆发释放的过程。从动作上看,前者大致包括了架拍和引拍,后者则包括挥拍击球和之后的随拍卸力。
就单脚起跳发力来说,这个区间就是从右脚起跳瞬间开始,基本到左脚落地结束。我的理解是,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的分界就是瞬间挥拍击球那一瞬间,其时,左右脚正好在空间交错,身体侧转也正好瞬间完成;
不起跳击球,一般是右脚轻抬,身体重心瞬间只在左脚起伏,然后右脚自然移动到身前,身体也随之发生一个转变。这种形式,第一、二区间似乎很难区分,其实不然,仔细体会重心在左脚的转换还是清晰可辨的,外在体现就是右脚在体侧从后向前交错的那一瞬间。
我们可以把这两个区间用两个词语代替,一个叫“发”,一个叫“收”。即能量积蓄存储的过程称为“发”,能量爆发释放的过程称为“收”。对于正手来说,“发”是一种身体伸展的运动趋势,而对于反手来说“发”则是一种身体收缩的运动趋势。
相反,对于正手来说,“收”则是一种身体收缩的运动趋势,而反手的“收”恰恰是一种身体伸展的运动趋势。正反手的发力顺序都是先"发"再"收"。
接着我们来看正手单脚起跳时候的“发”。右脚蹬地起跳的瞬间,力量自下而上,直接传递到小臂,小臂随右脚蹬跳自然引拍。这时候,整个右半身是松弛的,尤其是肩背。这种松弛,充分保证了小臂带动大臂和肩背所获得的运动速度。
其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力量自下而上的时候,通过腰腹瞬间,一定要送胯,向前送。胯是上下身力量通过和强化的最重要的关节之一。通过送胯,身体得以充分的伸展和拉开,成为能量储蓄的最主要方式。说到底,胯对于上下半身的连接和协调作用,很类似于肘对于大小臂在引拍和击球时的作用,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注意,整个单脚起跳“发”的区间主要是右半身的自动,左半身的手脚仅仅只是配合辅助。“发”过之后,即能量充分积蓄储存好了,即刻就进入“收”的区间,就是爆发释放。
这一瞬间,左脚的落蹬非常重要,它使前一区间积蓄储存的能量瞬间通过左脚的落蹬斜穿过腰腹部达到右胸肩的位置,这其实是对“发”的又一次加强,是“收”最彻底的爆发。整个过程最重要的两个环节一是右胯的前送,二是力量从左脚向右胸肩的斜向传递。
好了,我们再看不起跳的后场发力。它几乎是左半身的独自游戏。左脚蹬,力量斜传递到小臂,小臂带动大臂和右胸肩快速引拍。这其实就是“发”的全部了。
同时也是“收”的开始。当重心在左脚起伏式转换时,一定要注意送胯。注意,这次送的是左胯,而不是单脚起跳时送的右胯。送胯的同时,让左半身积蓄的能量通过腰腹直接斜传至右胸肩及其大小臂上,完成能量的爆发与释放。
最后强调的是,后场单脚起跳和不起跳击球最大的不同有两点:
第一,后场单脚起跳时,送的是右胯,而不起跳击球时,送的则是左胯。即那个脚蹬地发力,那边的胯送出。送胯看似仅仅是腰腹力量的一种传递,但其实质在于迫使身体充分的拉伸舒展,为“收”的瞬间积蓄更大更多的能量。其中微妙,值得你多加体会;
第二,后场单脚起跳,更能借助到身体的力量,所以右肩在“发”“收”两个区间都可以很放松,发力自然非常集中流畅。但后场不起跳击球时,右肩仅仅在“发”这个阶段可以相对放松,而在“收”的阶段,一般还是需要适当加力,因为后者毕竟很难借助到身体的力量。
当然,平高球和大力杀球的时候,除过身体的协调发力和充分鞭打之外,胸肩背臂腕都会有一个不同程度的主动加力的瞬间。
明白了正手“发”“收”的发力特点,反手亦然。需要强调的是,反手一“发”要彻底、到位,二“收”要干脆、利落。
不同正手那样发力时,有很多情况下,还需要再“跟”一下,“送”一下,或者“随”一下的。还有就是反手手腕的力量相对正手更重要。而击球点的合理准确是核心重要的。
先学会体侧、头顶的切削,再去慢慢尝试直斜线的击打,要不了多长时间,你的反手就会自然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