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起跟小编来看看"影响山地车操控的关键因素:把立长度和角度的选择"的具体详细信息吧!
山地车的操控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在车架选定不变的前提下,更换不同尺寸的把立是改变整车外观、几何最便捷的方法,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车手的战车看起来更加“战斗”的原因之一。
简单来说,把立的长度和角度直接影响着车手的操控性、灵活性和骑行风格。
增加把立长度可以增加车手的伸展距离,让车手拥有一个更小的迎风面积,适合短躯干长四肢的选手,灵活性增加但对核心力量要求更高。
与之相反,柔韧性较差的车手可能会喜欢更短、更翘的把立。
而且把立的长度直接和转向半径有关,与车把构成现代山地车设计中的关键操控要素。
把立直接影响车手重心
更改整体骑行系统行驶动态最简单、最经济高效的方法就是更换不同尺寸的把立,可以直接影响车手的骑行姿势、动作,用以调整重心。
重心的改变在急切短促的山地骑行中非常重要。
假设你想要增加前轮的负载、增加抓地力,依靠更长的把立可以将重心移至更前方,如果把立的长度已经到达身体可承受的极限,那么将把立的高度降低5mm或许也可以带来整体几何的巨大变化。
如果当你感觉在骑行中,不仅是重心不稳,甚至可能有过分拉伸,或者过分紧缩的体态时,可以尝试更换把立来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尤其是把立的角度,会直接影响车手前段离地面的高度,理论上来说重心越低稳定性越佳,但伴随着的是对身体柔韧性的要求,并且把立长度让你双手越靠近前轮触地点上方,路感越清晰。
如何取一个合适的平衡点,这就因人而异了。
把立影响转向半径
简单而言,在以头管中心不变的情况下,更长的把立搭配更长的把横,势必会有大的前臂摆动半径,反之,则越小。
这有点类似汽车的方向盘转向比,但是自行车是固定结构,根据杠杆原理,半径越大则越省力,适合上肢力量较小、期待作出细腻动作的车手,在一些高难路段可以提升操控性,但同时上肢移动距离更大,在短促较好的路面下会存在泄力的感觉。
反之,更短的把立在爆发上更直接,但相对的稳定性下降,这一趋势在几年前国内的山马赛上比较明显、超短把横+长把立的组合,激进且有效。
总之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车手并没有太大的选择自由,我们可以做的是在选择车架的时候,将把立的规格考虑进去,再根据自己身体的柔韧、臂展等选择,以便可以在选择车架后,可以具有更加合适自己的风格。
除了fitting之外,多多尝试不同的长度,甚至可以选择可调节把立,最终确定属于自己的规格。
好了,这次对于"影响山地车操控的关键因素:把立长度和角度的选择"这个主题就暂时分享到这里,希望看完这篇文章你能有所收获!